明末烟云之崇祯二年(1) (第2/2页)
scz010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盘盘搜小说网panpans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关宁锦防线,山海关。
所谓关宁锦防线,是山海关,宁远,锦州三个地方。是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朝东斜长的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在底部、宁远为中坚在中部、锦州为先锋在上部,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而山海关一过,通往京师就是一马平川,所以关宁锦防线是抵御后金八旗兵和守护京师的最重要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是关宁防线,有一百公里长,从山海关至宁远。北段是宁锦防线,亦有一百公里长,从宁远开始路经连山、塔山、松山、最后到锦州,并且抵大凌河。
至从袁崇焕经营关宁锦防线以后,奏请内监纪用等“移巡阅关外,与袁崇焕料理边事”。镇守内监向崇祯帝奏报袁崇焕重建宁锦防线的事宜说:城势更高,堡垒更固,设备更严,军力更强,“着着皆实,毫无粉饰”。袁崇焕其人八面玲珑,在极力协和与内监关系的同时,还调整同督、将领、总兵的关系,于是袁崇焕在辽东深得民心。有一件特别的是,与大将满桂之间不和,但是后来袁崇焕以大局为重主动上奏朝廷,与满贵和好。
为了向朝廷宣誓效忠,袁崇焕把自己的老母亲从南国接来宁远,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也把自己的妻儿迁来居住。而宁远总兵祖大寿是当地人士,全家自然就在当地居住,关宁锦防线的所有官兵发起誓言:“土地破,则家与之俱亡!”
袁崇焕经过与后金的一系列战事,总结说:“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着。”把大炮架设在城上面,用来轰击后金的八旗兵,坚固的城池就成为了大炮的凭借。待到陕西和中原的农民军被消灭和镇压下去以后,几十万的明军精锐就会被调动到关宁锦防线,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和后金的八旗兵决战的时刻。
袁崇焕把军队编成为战兵和守兵,战兵是机动部队,一共分为步兵营、骑兵营、锋兵营、劲兵营、水兵营,内含有步兵、骑兵、车兵、水兵等兵种。守兵为守城守堡垒部队,按其所戍城堡的大小,分为屯守、马援、台烽等不同的兵种编制。另有镇军、驿骡、拨马,警卫、驿传和哨探。袁崇焕整编辽东军以后,明细章程,严厉法度,分屯束伍,齐肃训练。
袁崇焕又上奏朝廷称,“关外不苦无兵,只苦无盔甲、器械、马匹”。袁崇焕奏请添置新制火炮,整修破损的器械,检查盔甲和守具的数量,经过袁崇焕事无巨细的经营,辽东军的武器装备,得到非常大的改善。辽东军这时是战有良将,守有精兵,上下协调,彼此呼应,严格训练,整肃纪律,袁崇焕为了以后的战事做足了战前准备。
除了这些以外,袁崇焕更从广东抽调了几千水师,从广西抽调了几千广西狼兵,这些都是袁崇焕之前更能够战胜后金八旗兵的法宝,连后金的原皇帝努尔哈赤也被重伤后来病死掉了,所以皇太极继位以后才死磕明朝,和疯狗一样的攻打明朝,杀人掠地,所到之处一片狼烟。
袁崇焕更拉拢靠近关宁锦防线的漠南蒙古东部诸部,这些部落都被后金攻打,叶赫部已经被后金消灭掉了。察哈尔林丹汗与哈喇慎三十六家因此开始靠拢明朝,袁崇焕收得蒙古兵达十万余众,袁崇焕以上的举措,目的是“使西不与东合”,就是不让西部的蒙古和东部的后金联合。
这样一来,为关宁锦防线增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从蒙古也得到了万余匹战马,这些战马刚好弥补了大明的战马不足,在没有两三倍的兵力情况下,不能和后金野战的劣势。
而后金要进攻明朝,要做到两件事情以达到剪弱明军两翼的效果,其一是征抚蒙古,其二是降服朝鲜。于是皇太极在天启七年(1627年)的正月初八日,短暂与大明和谈,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统领八旗兵五万余大军进攻朝鲜,而袁崇焕在这段时间刚好修复和加固城池。后金只到二月,八旗兵就已经渡过了天险鸭绿江,攻下了义州、占领了平壤。朝鲜国王李倧仓皇逃出王京,避居江华岛,最后只得屈服投降了后金。这样产生的结果是,皇太极巩固了王权,还降服了朝鲜,获得了朝鲜大量的粮饷和众多能歌善舞的朝鲜苗条美人。
于是皇太极在得到这些巨大的战略物资以后,从崇祯元年到崇祯二年,一直不停的避开袁崇焕的防线拼命攻打明朝,但是每一次不是被打败就是被击退,于是皇太极更加的忌惮这个蓟辽督师袁崇焕了。
※※※※※※※※※※※※※※※※※※※※※※※※※※※※※※※※※山海关,城楼。
袁崇焕的右手握着一支黑色毛笔,在奏折上端端正正的写着字,一笔一划写得缓慢而小心翼翼,如同他自己事无巨细的性格一般。
沾着墨水的笔尖在即将火速送往京师的奏疏上游走着,于是一个一个墨字神采飞扬的印在了奏疏上面,一会儿字已经写到了奏疏的尽头。袁崇焕这时才从容的收回毛笔,轻轻的呼出一口气,再把毛笔小心的挂在桌上的笔架上面。只见笔架上面,并排的挂了五支毛笔,有的笔尖已经被写得过短,已经不知道督师袁崇焕用掉了多少支笔了。
袁崇焕写完奏折,把腰背慢慢的靠向椅背,一双充满儒雅的星目静静的望向上空的房梁,目光久久没有离开,心里想着,房梁的作用不就是支撑整座城楼的吗!
袁崇焕的目光接着望向桌面上的茶杯,茶的热气正从未闭合的茶嘴边一丝丝的冒起,如云雾般在茶杯的上空缓缓化开来。
袁崇焕坐正了身子骨,突然感到腰骨有些不适,抿了嘴一下,然后轻轻的端起茶杯,另一手压住杯盖抬到嘴边,一品桂花茶。袁崇焕的老家在广西梧州,在那边还有一个地方叫做桂林,那里盛产当地的名花桂花,每当满街的桂花树开花的季节,那时满街都飘着桂花的香风,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争相而来桂林游赏。
袁崇焕本来不是武将,而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后来自荐来到了辽东边关任职,所以袁崇焕浑身充满了一种儒将的风度,更留着飘逸的美须。
这时,袁崇焕那秀气的脸上,那双细长的星目看着城楼正大门走进来两员虎虎生威的将领,袁崇焕站起了身子看着他们两个人露出了露齿微笑。
二人之中其一是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另一人是宁远总兵祖大寿,二人是袁崇焕的左膀右臂,都是至真至纯、极重义气的人,对督师袁崇焕敬佩有加并忠心耿耿。
赵率教一身红色的布面甲,气质更是义薄云天,祖大寿如熊一样高大的身躯穿着黑色的布面甲,满脸的挠腮胡,气质虎虎生威让人不寒而栗。两人同时走进城楼的房间里,然后慢行几步再单膝跪下,对着督师袁崇焕行单跪礼,两人的那双眼睛里竟然因为见到督师而热泪盈眶了。
“属下,宁远总兵祖大寿,参见督师!”单膝跪下的祖大寿一手撑地一手扶腰再抬起头来看着督师。
“属下,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参见督师”单膝跪下的赵率教双手抱拳用湿润的眼光看着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是知道他们两人的秉性的,连忙自己走上去用双手扶起他们,三人用至真至纯的眼神互相交流着,一切话语都尽在不言中了。
突然门外有一员将领抱着一坛好酒进来,酒香四溢,他身穿着灰色的布面甲,中等的个子不胖不瘦,有充满义气的眼睛和气质。他就是袁崇焕从广西带来辽东的广西狼兵营营长桂山。
“看我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呀,你们馋了吧。”桂山爽朗的道。
“好呀,桂山,你还藏着一坛好酒啊!”祖大寿哈哈大笑道。
“山兄,兄弟又见到你了啊,呵呵。”赵率教也笑道。
袁崇焕的眼神在他们三个人的身上游移,看着将领们一团和气,那么以后打仗的时候就会同心协力、不离不弃、尽忠报国。
袁崇焕用手抚摸自己的长须,眉头舒展开来,发出儒雅的从容笑声,传遍在城楼上,那些在城墙上站岗的兵士们也一起笑出了声。
五月的天气,城上微风习习,天上万里晴空,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好日子。
几个人走出城楼,来到城墙上一起巡防,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兵士们见到了他们都单膝跪下行礼。
“参见督师”兵士们道。
袁崇焕把目光望向前方,一百里之后就是宁远,再一百里之后就是锦州,再往前就是后金了。
※※※※※※※※※※※※※※※※※※※※※※※※※※※※※※※※※盛京,郊外。
皇太极的背影骑在马上,行在前,背后是两百名巴牙喇以雁形阵扈从着他,雁形阵的左右两翼向后,如同皇太极的左右翅膀一样展开在天地间。
两百匹战马加上皇太极的战马,一共是两百零一匹,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腾,向着一个山坡行进着。
奔腾着的马蹄扬起了大量的烟尘,又是雁形阵所以造成的烟尘范围更加弥漫,骏马的啼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骏马群的两只前蹄在烟尘中上下奔腾着,驮着身上的巴牙喇奔驰在草原上,马胸前的肌肉随着奔跑而不断蠕动着,充满了爆发力的视觉冲击画面。
皇太极骑在马上,望左边一看,马队的阵型紧密又斜长的延伸到远处,如同自己的左翼。皇太极又扭头往右边看去,马队的阵型如左翼相同,丝毫不乱,保护着自己的右翼。
皇太极拿着马鞭击打马臀,双眼放光,身下黑色的骏马于是加速奔跑,一下就脱离了左右两翼的马队,独自往山坡上冲去。
左右两翼这个时候慢慢改变阵型,缩成为方形阵,紧紧追随皇太极而去。
皇太极骑着战马来到山坡的顶端,视野一片开阔,山坡下正是练兵场,数万演练的八旗兵正如云山云海、云收雾散般变化着。
皇太极俯视山坡下演练着的八旗兵,这些兵即将参加一场极为冒险的对明战争,皇太极要用这些兵为父皇报仇,更要这些八旗兵为自己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
皇太极聚精会神的瞧着山坡下的八旗精兵,只见十七岁的多尔衮正指挥着一营的骑兵,以圆形阵保护自己,接连冲破假想敌的数层防线,配合本阵的其他各营不断的拼死冲杀、舍生忘死,竟然用无匹的斗志和热血以五营兵力击垮了八营的假想敌兵阵。
莽古尔泰骑马来到皇太极的身边,看着山坡下的战斗场面,目无表情,似乎见多了鲜血和死亡已经麻木了一般,脸上带着一种杀气。
“眼下国内出现大饥荒,后金该何去何从,再这样消耗下去,粮草就要尽了。”莽古尔泰道。
“袁崇焕缩在城里,拒不出战,关宁锦防线难以拿下,只得另想它法。”皇太极道。
“如果我们现在不和明朝决战,先不说粮草的问题,要是陕西和中原等地的流寇被崇祯消灭了,那时几十万的明兵增援过来,我们的后金只怕要完了啊。”
莽古尔泰道。
“你这个话,虽然不中听,但却是实话,那些流民是打不过明朝正规军的,胜利只是一时,如果我们后金现在不出兵攻打明朝,掣肘一下,那些陕西和中原的流民只怕顶不了多长时间。”皇太极道。
“可是袁崇焕拒不出战,该如何是好?像往常一样就近劫掠一下,也是解决不了巨大的粮食亏空问题,而且袁崇焕固守得越来越密实,防备得也越来越厉害了,我们的损失也大了。”莽古尔泰道。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应该如何攻打明朝,才能逼明朝和我们决战,我们后金不能这样坐以待毙,这样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增援过来的几十万明军摧枯拉朽的消灭掉。”皇太极道。
“我们只能趁明朝内乱不停的空子,冒险长途奔袭绕道从蒙古那边攻破明朝关隘,直接攻打明朝的京师了。”莽古尔泰道。
“我也是想到这个办法,如果我们从水路进攻明朝的话,只怕我们的水军打不过明朝,他们的水军船只比我们十倍还多,而我们后金根本没有什么海战的经验,我们的长项就是骑兵野战,所以我们只能利用我们最强的矛攻击明朝最弱的地方。”皇太极道。
“而且,重点是,我们一旦攻入进长城进入明朝的腹地,八旗兵就不能再停止,要向前进攻不能停,因为一旦我们稍有迟缓,袁崇焕就可能会借机发兵攻打我们的盛京,那时我们就无家可回了啊。”莽古尔泰道。
“这个问题我有思考过,所以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进攻,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但是我们不逼明朝开战的话,后金是必亡的。”皇太极道。
“是啊,那些中原和陕西造反的都是一些农民,很容易就会被明军击溃,如果不是有我们存在,那崇祯早就把他们消灭光了。”莽古尔泰道。
“所以我们和那些农民军是一条船上的人,彼此都有需要,而且崇祯刚刚继位,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当皇帝,我们就是要在他还没有站稳的时候逼明朝决战,要是等崇祯成熟了以后,国力恢复了以后,后金根本不是明朝的对手。”皇太极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