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人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盘盘搜小说网panpanso.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算在廿一世纪美军,要搞到被服装备也是要靠人脉和关係。照规定有、白纸黑字上也有,后勤主管就是有办法用各种理由推、拖、拉,最后勉强凑些个品质有问题的货色出来。不过所谓的后勤保障,在中国还是廿世纪下半期才有正式的制度,民国初年基本上就是上面拨笔经费,让各军照着大概样式自行在地方上找衣庄、布庄委託缝製。
我走访桂林地面上几家老字号,想当然在经费匮乏下各掌柜都兴趣缺缺。我心中盘算,我们给的价钱其实比广州湾工厂大量生产的协约国军服还高,但在这还没工业化的内地,纯手工製作成本高品质又不稳定,这种旧式手工业未来面临心是工场竞争真的很难存活。但跑了两三天没结果也不是办法,不得已只好请王济带个信回家去给小菱──桂军是规定10天休假一天,虽然报到后几天都在城里跑,我也不想落个【假公济私、偷溜回家】话柄。两位贤妻收信后立即亮出【浔州曲记】名号,邀请各衣庄布庄掌柜到家中商议,说是承接到营里生意要各家配合。各字号难得有机会直接拜见曲记赫赫有名的掌柜三少姨奶奶,纷纷表示愿意无条件配合。桃香预先从桂平君儿娘家调来大批布料,各商家只负责出工、曲记出布,桃香保证各号时限内完成时的固定利润与奖金,小菱也发挥所学,先针对现有军服样式改良,加强手肘、膝盖等易磨损部位针法,同时简化打版、剪裁、缝纫等各道程序,再将现有布料做最有效率切割后派送至各商家,工人们只要照记号将布料缝合就好。
不过五天工夫2000套军服就顺利完成交货,曲家两位【少姨奶奶】不仅在桂林城中声名大噪,街头巷尾流传起有关曲家媳妇贤能的逸事,桃香小菱俩还赚了几百元私房钱。
改善营养的问题比较麻烦,每个人就一个月一块多钱主副食费,第一阶段也只能求米饭中不能掺有稻壳、沙石、米虫,蛋白质与油脂部分只能先求两天一次见肉、鱼,每餐菜色中一定要有定量油脂,特别防止伙房中饱私囊。起初厨房伙头还想提议减少食材、索取回扣,利润大家分帐,但一方面马营长洁身自爱,对中饱私囊相当反感,又一来听闻我是【上头派下来历练的大少爷】,除了每天尽量变换菜色花样外,丝毫不敢多想。
有了崭新的军服和充足营养,模範营很快就成了支仪表堂堂、朝气焕发的劲旅。
陆荣廷设立模範营的用意,名义上说是起用军校学生,给传统的巡防营、绿营起带头示範作用,但事实上巡防营绿营这些【旧军】才是他的【家底】,模範营不过是拿来杜绝外界批评的一支仪仗队罢了。
夏天很快接近尾声,算算照原本世界的进展,民国六年(1917年)七月,还留着长辫子的张勋部队会杀进北京城演出一场闹剧,让段祺瑞取得北方政权,铁拳无敌孙大砲会从上海到广州,号招国会议员南下组织新政府。接着八月抵广州会召开非常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九月非常国会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云南督军唐继尧、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元帅,以伍廷芳为外交总长,唐绍仪为财政总长,程璧光任海军总长,胡汉民担任交通总长。其后孙中山于9月10日宣督就职,任李烈钧为参谋总长,许崇智为参军长,陈炯明为第一军总司令,宣布段祺瑞等为叛逆,誓师北伐……。
但不知什么原因,以上的事情似乎都没发生……。
我虽身在军中,但仍可以自由订阅杂誌报纸,桃香也会差遣王济每两三天送来君儿从上海彙整而来的国内外要闻大事──但没发生的就是没发生。四月份法军勉强发动了尼维尔攻势,虽然有约120万士兵、7千门火砲与战车掩护,但在新生产的毒气还没送达德国前,短短六天内法军战死就超过10万。法军于攻势中承受了大量的伤亡,迅速引爆了士兵对战争储蓄已久的压力,前线出现了大量军纪涣散与哗变的事件,法军领导层之后也大幅度更动,尼维尔的职务亦由贝当将军所取代。英国人的手气也不好,六月份发动的第三次伊普尔斯会战,德军混合最新抵达的神经毒剂与芥子气,尽管英军事先埋藏了21枚总重量达500吨的地雷,还是蒙受了超过50万人的损失。美国原本应该在春天参战却没参战,法国想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却加深耻辱,英国想拖美国下水却失血更多,中国南北应当开战却仍风云诡谲……。
我这只【蝴蝶】拍动翅膀让中国的【天气】也产生了变化……。
同盟国的气燄更加高涨…协约国的情势更加低迷…而北洋的段祺瑞政权缺乏更大的外国诱因,连叫嚣【武力统一】的气魄也没有了,而南方广州政府少了列强金援与关税利益,要大张旗鼓北伐更是难上加难。
没打仗是好事,就有更多时间可以训练部队做準备。军队之所以有战力,就是要透过一开始的新兵训练,把每个人的个性磨掉、人格调整掉,让这些人融入部队纪律,拥有共同信念与价值观,建立荣誉感,如此才能成为算有基本战力的单,再透过各项组合训练,才能称之为部队。新兵徒手教练结束后,正好父亲报效陆荣廷的1000桿七九步枪送到,经过岑春煊伯伯与梁启超叔叔【适切关心】下,全营新兵都配发了全新的七九步枪。只可惜每枪只配100发子弹,要好好训练士兵射击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我的极力争取下,每名士兵终究只能练习射击10发子弹,但相较于其他部队来说,这样的训练已经算是非常精实了。
模範营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事实上它更像是所军事学校。士兵考入模範营须服务一年半,其间除了出操教练外也相当注意学科训练,只是相较于以前的陆军小学堂等,模範营还是以军事技能训练为主,学识训练仅为辅。
传统的部队训练只讲究纪律、士气,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经过实战洗礼,更强调火力、掩蔽与运动的结合。在无法提升射击技能下,在单兵训练上我只能走精进【刺枪术】和【野战构工】两条训练路子。
刺枪在中国分成日系与英美系两条路子,日系突刺强调【踏步】来弥补身材上的弱势,英美系的特点则在强调横向移动的敏捷性、步法的灵活以及托击的力量。刺枪是心体技的综合练习,而强调整齐、划一、气势、气刀体一致,更是将一支新兵训练成劲旅的好方法。我先从基本刺教起,基本动作练习到一段落后,接着是步法跟套路,重点放在踏步突刺的距离掌握与节奏练习;接着是练习二对一刺、三对二刺──刺枪除了单兵基本动作外,小组配合更是实战中的重点。冲锋发起后单干绝对不是好方法,怎么有效打群架才是重点,要发挥二打一、三打一的局部小组优势,快速解决单一目标,在敌人防线上撕开口子。
经过一个多月每天至少四小时密集练习后,我奉营长核定办了第一次全营刺枪竞赛,4个步兵连已连为单位,最优者锦旗一面、奖金10元。在荣誉感驱使下,营区各角落都可见到各班、各排日以继夜努力练习。
野战构工是另外一个概念--既然没有足够火力压倒敌人,敌人也不会有太多子弹打我们,那就是步步逼近、寸寸构工,只要敌人打不到我们,就有机会在最短距离用冲锋白刃战一决胜负──起初各部队连干部们都对练习构工有疑虑,相貌堂堂的示範队伍怎么会去练习挖土、挖洞呢?尤其看到身上崭新的制服更是捨不得。
带兵自古以来办法都一样:公正不阿、赏罚分明、以身作则、临阵当先。
那天小雨,第一连进行急造野战工事构工教练,黄旭初连长与白崇禧、阳鑒、许汉深、区正汉等连附在旁督导,徐启明连附在队伍前示範。徐启明是保定学弟,他基本动作很好但在土工器具使用上不甚熟练。我身着全套军常服、马靴,看着学兵们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面有难色。
「部队动作暂停!」我出声高喝,续道:「启明兄,是不是晚上吹熄灯号后还在準备陆大考试呀?怎么挖土挖得这么不顺畅?」
我伸手向旁边学兵韦斌取过圆锹道:「来吧!个睹,单兵卧倒散兵坑,慢的罚一块钱大洋煮姜汤请全部弟兄吃!」
「营附要赌我就不客气啰!」徐启明笑着回答。他是保定二期学弟,当年放假时常与张任民到北京来玩,都是在家里吃喝打地铺,他俩食量特大被小菱戏称为「蝗虫兄弟」。
黄旭初当裁判官,哨音一响全连弟兄在旁高声吶喊加油。
一趴下泥水就从领口渗进内衣,我管不了那么多,依着教範要领先侧身移除身下草皮堆置头前,接着轮流缩起左右脚挖开身下泥土──野战单兵构工的重点要求就是整个作业都必须是以卧倒姿势进行,绝对不能让身形暴露,尤其要注意头顶不能抬高。
雨水把泥土浸得又湿又黏,没几分钟工夫我和徐启明就节成了两坨泥人。
「营附营附~~!!」
「连附连附~~!!」
弟兄们大声加油。
我对部队训练的要求是15分钟内以卧姿要能挖出60公分宽、长度与身体相同,深度25公分的卧坑,同时头部前方要构筑半圆形、厚90公分以上的胸墙,抵挡子弹与弹片。转眼10分钟过去,我依标準挖出宽度长度后进入深掘阶段,泥水沿着领口、袖子、腰带在身体表面蔓延,更随着汗水与呼气在额头、脸颊上结成一块块褐斑。掘深阶段是沿着腰部两侧往下刬,随着坑洞愈来愈深,整个臀部也整个近在泥浆之中。
「营附营附~~!!」
「连附连附~~!!」
雨势愈来愈大,弟兄们的吶喊助阵也愈来愈大声。
我用双脚抵住左右两侧壁面,开始挖掘脸颊前方的泥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好!」徐启明跳起来立正举手。
「好!」差不到一秒时间我也跳起立正举手。
「连附赢了!!」弟兄们在雨中兴奋高喊。
我朝黄旭初示意,要他宣布结果。
「结果是:曲营附胜利!」黄旭初大声宣布。
「哦?!」众人一阵茫然。
「单兵野战急造工事,宽度60公分,长度与身高同,前方须有半圆形厚90公分的胸墙,这点曲营附与徐连附都照规定完成…」黄旭初讲评道:「但曲营附先将草皮切起,完成胸墙后再将草皮放回胸墙上,达到伪装效果,这点徐连附没做到。同样,营附在右侧还挖了一条排水沟……。」
黄旭初站到两个散兵坑中央道:「各位注意看,徐连附的坑内已经开始积水,曲营附的坑内雨水都沿着排水沟向后流开。」
「细节才是重点,我们模範营就要在小细节上做模範!」黄旭初道:「这次散兵坑比赛,曲营附获胜!」
「哇…」士兵间传出讚叹声:「原来连挖个坑都有这么多学问……。」
黄旭初转头道:「传令兵!立刻去叫伙房煮姜汤,姜多放点、糖多放点,难得下雨天营附不怕髒示範绝技给大家看,今天连长请客!」
「谢谢营附指导!」白健生下令,全连齐声肃立高喊。
民国六年中秋,全营放假三日。
马营长返家省亲,营上一众军官便聚集到家中聚餐,欢度佳节。
「嫂子好!」白崇禧、夏威、黄绍竑、徐启明他们这群保定小学弟,每个进门见到小菱都立正站好、大声问好。这十多个人,哪个没接受过小菱招待,现在见着了每个都乖得像见了猫的小老鼠。
「别乱喊!」小菱笑着道:「还不快拜见姐姐!」
「大嫂好!」这些家伙不过也都才廿出头,见到桃香风姿绰约人人脸都红了。
「别净在那胡喊乱叫的…」桃香笑着招呼大伙入座道:「夫人在上海,我和妹妹都只是少爷夫人旁边候着的。」
我笑道:「叫三嫂就行了!」
「这位是黄旭初、朱为珍、曾志沂、龙振麟…都是我陆大同班同学,现在都在营上当连长…」我向桃香一一介绍。
「怎么没见到李品仙、陈桂、周祖晃、蒋余铨、许宗武他们几个呢?」桃香问。我进陆大时她在上海待产,这几位陆大同学她都没见过。
「李鹤龄毕业后回来一段时间没有发展,和周敬生一齐到湖南去了…」我道:「许继能去了广东,听说在陈炯明那……。」
「怎么广西的人才都留不住呢?」桃香问。
「唉…家乡有机会谁会去外地…也是因为外面舆论批评,这次才成立模範营的…」我轻叹道:「来,我给妳继续介绍。」
「这是夏威,容县人,三期的学弟…」我介绍站在两旁的学弟们。
「三嫂!」夏威人长得墩墩的,一脸忠厚老实。
「梁朝玑、北流人,三期学弟,第四连连附。」
「三嫂!」
「徐启明、榴江人,二期的,现在是一连连附。」</p>